当前位置:毕业生轻松求职网财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模拟试题会计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前最后六套题(四)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前最后六套题(四)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前最后六套题(四)

03-28 11:24:47  浏览次数:542次  栏目:会计
标签:试题,历年真题,题库,http://www.qiuzhi56.com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前最后六套题(四),http://www.qiuzhi56.com


三、计算及会计处理题 1.【答案】   (1)   借:投资性房地产20000     累计折旧4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4000 (2) 每年计提折旧=(20000—4000)÷20=800(万元)。 (3)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万元
  (4)   ①编制2010年初调整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16000     一公允价值变动32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56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0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600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60     贷:盈余公积  360   ②编制2010年调整分录1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8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5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350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35     贷:盈余公积    135 2.【答案】   (1)调整事项有:(1)、(3)、(4)、(6)。  (2)事项(1)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贷:应收账款234 借:库存商品18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0 借:坏账准备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9 借:盈余公积0.9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0.9 事项(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 贷:坏账准备,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3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 借:盈余公积3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3 事项(4)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 贷:累计折旧100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借:盈余公积7.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7.5 事项(6) 借:应付股利100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100  (3)

3.【答案】   (1)专利权A、设备B以及设备C组成的生产线构成资产组。因为长江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且产品甲存在活跃市场,且部分产品包装对外出售。   w包装机独立考虑计提减值。因为w包装机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还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可产生独立的现金流。   (2)与生产产品甲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现金流量   2008年现金净流量=(1000×10%+1000×90%×80%)一(500×20%+500×80%×90%)一100—60=200(万元)。   2009年现金净流量=(1000×90%×20%+900×10%+900×90%×80%)一(500×80%×10%+450×20%+450×80%×90%)一80—50=334(万元)。   2010年现金净流量=(900×90%×20%+600)一(450×80%×10%+300)一70+2—42=316(万元)。   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0.9524+334×0.9070+316×0.8638=766.38(万元)。   (3)w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5—5=6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50万元,所以,w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4)包括总部资产生产线甲和生产线乙的账面价值。   ①生产线甲的账面价值    ’   2007年12月31日专利权A的账面价值:400—400÷10×7=12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专用设备B的账面价值=1400—1400÷10×7=42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专用设备C的账面价值=800—800÷10×7=240(万元)。   专利权A、专用设备B和专用设备C账面价值合计=120+420+240=780(万元)。包含总部资产生产线甲的账面价值=780+50=830(万元)。   ②生产线乙的账面价值   设备D、设备E和商誉的账面价值合计=600+400+200=1200(万元)。包含总部资产生产线乙的账面价值=1200+50=1250(万元)。   (5)判断甲生产线、乙生产线和总部资产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若计提减值准备,计算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包含总部资产的甲生产线的账面价值83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766.38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830—766.38=63.62(万元),其中生产线甲本身应负担减值损失=63.62×780/830=59.78(万元),总部资产负担减值损失=63.62×50/830=3.84(万元)。 包含总部资产的乙生产线的账面价值12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1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250—1100=150(万元),因商誉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所以商誉应计提减值准备150万元,其他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6)资产组减值测试表 资产组减值测试表

  (7)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213.62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0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设备B    38.72     一设备C    10     一总部资产    3.84     商誉减值准备    150

www.qiuzhi56.com


四、综合题 1.【答案】   (1)判断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会计处理   ①事项(1)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提坏账准备前,A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1600—200+40=1440(万元)。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A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9600—8100=1500(万元)。   所以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A组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1500—1440=6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0 贷:坏账准备60 ②事项(2) 1)A产品: 有销售合同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2000×(1.2—0。15) =2100(万元),成本=2000×1=2000(万元),这部分存货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超过合同数量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1000×(1.1—0.15) =950(万元),成本=1000×1=1000(万元),这部分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50万元。 A产品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一(45—30)=35(万元)。 2)B配件: 用B配件生产的A产品发生了减值,所以用B配件生产的产品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配件可变现净值=2800×(1.1—0.3—0.15)=1820(万元),成本=2800 X 0.7=1960(万元),B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960—1820=140(万元)。 3)C配件: D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200×(4—0.4)=4320(万元),成本=3600+1200×0.8=4560(万元),D产品发生减值,C配件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C配件可变现净值=1200×(4—0.8—0.4)=3360(万元),成本36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600—3360=24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15   贷:存货跌价准备一A产品    35     一B配件    140     一C配件    240 ⑧事项(3) 1)X设备: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x设备账面价值=(600—260—68)一(600—260—68)÷(5×12—2×12—2)×12=17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2万元,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176—132=44(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132万元。 2)Y设备: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Y设备账面价值=1600—640=96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960—900=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 3)Z设备: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z设备账面价值=600—225=3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2008年12月31 Et不应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75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x设备    44     一Y设备    60 ④事项(4) 1)2008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的账面净值=360—360÷10×3/12=351(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不能计提减值准备。 2)2008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2008年应计提减值准备=280—270=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 ⑤事项(5) 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⑥事项(6)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 (2)计算x设备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x设备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32÷(5×12—3×12—2)×12=72(万元)。 (3)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①事项(1) 2008年1月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7600—1600=6000(元),计税基础=7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7600—6000=1600(万元)。 2008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9600—1500=8100(元),计税基础:9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9600—8100=1500(万元)。 2008年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0—1500=1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600×25%一1500×25%=25(万元)(贷方),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减少额100万元。 ②事项(2) 2008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50+140+240=43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3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430×25%一45×25%=96.25(万元)(借方),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430—45=385(万元)。 ③事项(3) 1)X设备 2008年1月1日账面价值=600—68—260=27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2=34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340—272=6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8 x 25%=17(万元);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3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3=22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20—132=8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8×25%=22(万元)。 2008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8—68=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2—17=5(万元)(借方) 2)Y设备 2008年1月1日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无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余额;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900万元,计税基础=1600—1600÷10 X 4=96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960—9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 X25%=15(万元)。 2008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15(万元)(借方) 3)z设备 2008年期初和期末均无暂时性差异余额。 上述固定资产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5=20(万元)  (借方)。 2008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20+60=80(万元)。 ④事项(4) 1)2008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的账面净值=360—360÷10 X 3/12=351(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不能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为351万元;计税基础=351×150%=526.5(万元),但此项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此项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0+40+360÷10 X 3/12)×50%=74.5(万元)。 2)2007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00—20=28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27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80—270)X 25%=2.5(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80—10=27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 X 2=2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70—240)X 25%=7.5(万元)。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7.5—2.5=5(万元)(贷方),2008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00÷10一(280—270)=20(万元)。 上述无形资产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元。2008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减少额=74.5+20=94.5(万元)。 ⑤事项(5) 2008年12月31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10—200)×25%=2.5(万元)。此项2008年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⑥事项(6) 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2008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30万元。 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一25+96.25+20+7.5=98.75(万元)(借方)。 2008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5+2.5=7.5(万元)(贷方)。 2008年应交所得税=(5000—100+385+80—94.5+30)X 25%=1325.13(万元)。 2008年所得税费用=1325.13—98.75+(7.5—2.5)=1231.38(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31.38     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    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98.7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1325.13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2.【答案】   (1) ①2008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作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一原价400 贷:资本公积400 借:管理费用    20   贷: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20 借:资本公积    100(4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20 X 25%)   贷:所得税费用    .    5 因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将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销,所以上述分录中调整的管理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不必再进一步调整盈余公积。 ②2009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作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一原价400 贷:资本公积400 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20 借:资本公积    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   贷: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5 借:管理费用    20   贷: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2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20 X 25%)   贷:所得税费用    5 (2) ①2008年   1)确认P公司在2008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中所享有的份额800万元(1000万元×8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800 贷:投资收益800 2)确认P公司收到s公司2008年分派的现金股利,同时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320万元(400万元×80%)。 借:投资收益    3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    320 3)将权益法核算和成本法核算确认投资收益的差额480万元(800万元一320万元),调整盈余公积48万元。 借:提取盈余公积    48   贷:盈余公积一本年    48 4)确认P公司在2008年S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400万元(资本公积的增加额500万元×8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400 贷:资本公积400 ②2009年 1)将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分录时涉及的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栏目中的项目,在本期编制调整分录时均应用“未分配利润一年初”项目代替。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880   贷:未分配利润一年初480     资本公积一年初    。400 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48   贷:盈余公积一年初    .    48 2)按购买日(2008年1月1日)S公司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2009年1月1日S公司所有者权益=5600+(1015—15)一400+500=6700(万元),2009年1月1日S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300万元,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6700—6300)×10%=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 贷:资本公积    40 3)确认P公司在2009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100万元中所享有的份额990万元(1100×9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    990   贷:投资收益    990 4)确认P公司收到S公司2009年分派的现金股利,同时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270万元(300万元×90%)。 借:投资收益    27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S公司    270 5)将权益法核算和成本法核算确认投资收益的差额720万元,调整盈余公积72万元。 借:提取盈余公积    72   贷:盈余公积一本年    72 (3) 2008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5000—5600×80%=52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520+(610—6300×10%)=500(万元)。 (4) ①2008年 2008年12月31日P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5000+800—320+400=5880(万元)。 借:股本一年初3500     、  一本年    0     资本公积一年初  2100     一本年  500   盈余公积一年初    0     一本年101.5   未分配利润一年末498.5   商誉  5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880     少数股东权益    1340 未分配利润=(1015—101.5—400)一20+5=498.5(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5000+800—320+400=588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3500+0+2100+500+0+101.5+498.5)X 20%=6700 X 20%=1340(万元)。. 借:投资收益8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   未分配利润一年初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1.5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400     未分配利润一年末498.5 ②2009年 2009年12月31日P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5000+610+880+40 +990—270=7250(万元)。 借:股本一年初    3500     一本年0   资本公积一年初    2600     一本年0   盈余公积一年初    101.5     一本年    1 1 1.5     未分配利润一年末    1 187·     商誉    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250     少数股东权益    750 未分配利润=498.5+[(1 115—111.5—300)一20+5]=1187(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3500+0+2600+0+101.5+111.5+1187)×10%=750(万元)。 借:投资收益    990   少数股东损益    110   未分配利润一年初498.5 贷:提取盈余公积    111.5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300     未分配利润一年末l187 (5) ①2008年 借:营业收入600 贷:营业成本600 借: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所得税费用20 ②2009年 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80   贷:营业成本    .    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20 借:所得税费用    2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6) @2008焦 借:营业外收入    24   贷:固定资产一原价    24 借: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1.2(24÷5×3/12)   贷:管理费用    1.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7[(24—1.2)X 25%]   贷:所得税费用    5.7 @2009正 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24   贷:固定资产一原价    24 借: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1.2   贷: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  1.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7   贷: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5.7 借:固定资产一累计折旧    4.8(24÷5) 贷:管理费用    4.8 2009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4—1.2—4.8)×25%=4.5(万元),2008 年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7万元,2009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贷方)=5.7—4.5 =1.2(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2

上一页  [1] [2] [3] [4] [5]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前最后六套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