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 判断题
1 .√
【解析】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是在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下进行的,当其可变现净值恢复到等于或大于成本时,则应按成本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不能多冲。
2 .×
【解析】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即应采用单项比较法确定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
3 .√
【解析】在计划成本法下,月末计算领用材料应分摊的差异均记入 “ 材料成本差异 ” 科目的贷方,如为超支差用蓝字,如为节约差,应用红字。
4 .√
【解析】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是存货的实际成本。
5 .×
【解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 存货》规定:企业月度终了所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其公式的分母 “ 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 ” 中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6 .×
【解析】如果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盘亏,其损失额应记入 “ 营业外支出 ” 科目中。
7 .×
【解析】所有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只有个别计价法,才能保证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
8 .√
【解析】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对于存货的入账价值规定有所不同。
9 .×
【解析】如果对已销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 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种结转是通过调整 “ 管理费用 ” 科目实现,而不是通过调整 “ 主营业务成本 ” 科目实现。
10 .×
【解析】企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这里的 “ 成本 ” 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11 .×
【解析】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商品的时候,应该借记 “ 受托代销商品 ” 科目,贷记 “ 代销商品款 ” 科目,将受托代销商品纳入账内核算。但是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 “ 受托代销商品 ” 科目与 “ 代销商品款 ” 科目余额均填入 “ 存货 ” 项目并且借贷金额相互冲销,最终资产负债表的 “ 存货 ” 项目并没有包括受托代销商品。
12 .×
【解析】计划成本法计价核算的企业, “ 物资采购 ” 账户余额反映的是在途存货的实际成本。
13 .×
【解析】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按以下原则处理:
(1) 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2) 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14 .√
【解析】实地盘存制适用于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但不能随时反映收、发、存动态和结转存货成本,容易掩盖仓库管理问题。
15 .√
【解析】在毛利率法中库存,商品入账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季初前两月采用上述计算销售成本,季末最后一月根据最后进价法 ( 先进先出法 ) 等方法,确定季末存货成本,倒挤全季销售成本,减去前两月成本,确定第三月销售成本。
( 四 ) 计算分析题
1 . 【答案】
(1)借:原材料 -40000
贷:应付账款 -40000
材料成本差异率 = [ 1600+(339400-350000) ] / [ (140000-40000)+350000 ] ×100% =-2%
(2) 车间生产领料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380000×(-2%) =-7600( 元 )
车间盘亏材料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5000×(-2%) =-100( 元 )
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380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0
贷:原材料 385000
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76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7700
盘亏材料应转出增值税进项税 =(5000-100)×17% =833( 元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833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 833
2 . 【答案】
(1)借:物资采购 30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5100
贷:应付票据 35100
(2)借:原材料 32000
贷:物资采购 30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3)借:应付票据 35100
贷:银行存款 35100
(4)借:物资采购 75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12750
贷:应付账款 87750
借:物资采购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借:原材料 76000
贷:物资采购 75500
材料成本差异 500
(5)借:物资采购 25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4250
贷:银行存款 29250
(6)借:原材料 24500
材料成本差异 500
贷:物资采购 25000
(7)借:生产成本 30000
管理费用 10000
制造费用 5000
贷:原材料 45000
原材料成本差异= (500 - 2000 - 500 + 500)/ [ 17500 + (32000 + 76000 + 24500) ] ×100% = -1 %
则分摊于 “ 生产成本 ” 、 “ 管理费用 ” 、 “ 制造费用 ” 科目中的材料成本差异分别为 -300 元、 -100 元、 -50 元,应作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300
管理费用 -100
制造费用 -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450
3 . 【答案】
① 甲材料生产的 A 产品的成本 =1600×20÷10+2000=5200 元,高于一般售价 5000 元和合同售价 4500 元,说明 A 产品发生了减值,需要计算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② 每件 A 产品耗用的甲材料的成本 =20÷10×1600=3200( 元 )
③ 因为有合同订购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将按照甲产品的合同价计算,而没有合同订购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将按照甲产品的一般售价计算。因此:
有合同的每件 A 产品耗用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4500×(1-10 % ) - 2000 = 2050( 元 )
无合同的每件 A 产品耗用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5000×(1-10 % ) - 2000 = 2500( 元 )
④ 由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 A 产品耗用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均低于成本,说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 A 产品耗用的甲材料均发生了减值。
有合同的 A 产品确认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
= [ 4500×(1-10 % ) - 2000 ] ×8
= 16400( 元 )
无合同的 A 产品确认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
= [ 5000×(1-10 % ) - 2000 ] ×2
= 5000( 元 )
⑤ 期末甲材料可变现净值 =16400+5000 =21400( 元 )
期末甲材料成本 =20×1600 = 32000( 元 )
⑥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期末甲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 =32000-21400=10600( 元 ) 。
4 . 【答案】
(1) 2000 年 12 月 31 日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
(2) 2001 年 6 月 30 日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0
(3) 2001 年 12 月 31 日
借:存货跌价准备 8000
贷:管理费用 8000
(4) 2002 年 6 月 30 日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00
贷:管理费用 4000
5 . 【答案】
(1)1 日:
借:原材料 -6000
贷:应付账款 -6000
(2)3 日:
借:原材料 4000
贷:在途物资 4000
(3)8 日:
借:原材料 505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8500
贷:银行存款 59000
(4)10 日:
借:包装物 2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000
(5)13 日:
借:原材料 1505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255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76000
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24000
(6)18 日:
借:原材料 5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 850
贷:应付票据 5850
(7)22 日:
借:原材料 864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1360
贷:预付账款 10000
借:预付账款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8)31 日:
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360000
—— 辅助生产成本 200000
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原材料 600000
(9)31 日:
借:营业费用 6000
贷:包装物 6000
tag: 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历年真题,题库,会计职称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模拟试题 - 中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