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77 000
2008年负债=(200-40)×100×15×2÷3=160 000(元)
成本费用=160 000-77 000=83 000(元)
2008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8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3 000
2009年负债=(200-45-70)×100×18=153 000(元)
支付现金=70×100×16=112 000(元)
成本费用=153 000-77 000-83 000+112 000=105 000(元)
2009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0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5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12 000
贷:银行存款 112 000
2010年负债=(200-45-70-50)×100×21=73 500(元)
支付现金=50×100×20=100 000(元)
成本费用=73 500-77 000-83 000-105 000+112 000+100 000=20 500(元)
2010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0 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2011年负债=0
支付现金=35×100×25=87 500(元)
成本费用=87 500+112 000+100 000-77 000-83 000-105 000-20 500=14 000(元)
2011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4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7 500
贷:银行存款 87 500
2、答案:
(1)判断上述事项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上述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2)如果属于调整事项,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①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确认预计负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500
贷:预计负债 500
②因预计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5%) 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25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
④因净利润变动,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375×10%) 3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⑤调整报告年度报表如下:
五、综合题
1、答案:
(1)对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06年~2008年有关业务进行处理
①2006年购建房地产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②2007年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80
贷:预收账款 80
③2007年末确认收入和计提折旧
借:预收账款 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0-0)÷25] 40
④2008年同上
(2)假设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7年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80
贷:预收账款 80
②2007年末确认收入和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预收账款 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③2008年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80
贷:预收账款 80
④2008年末确认收入和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预收账款 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3)对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09年的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①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②2009年对会计政策变更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4.1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9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4.1×10%) 15.41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5.41
注:所得税费用影响计算如下:
2007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计税价格为960万元(1000-40),其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1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40×33%=46.2万元,增加所得税费用46.2万元。
2008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150万元,计税价格为920万元(1000-40-40),其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3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30×33%=75.9万元;因年初有递延所得税负债46.2万元,故年末应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29.7万元,增加所得税费用29.7万元。
③对2009年编制的年报中涉及政策变更的数据进行调整,并填列下列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2、答案:
(1)编制中原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①根据资料,2007年1月1日投资时,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600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华泰公司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②投资当年,投资单位所收到的股利一般来自被投资单位以前年度的利润。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将其视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而不能将其作为投资收益入账。故2007年收到股利的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910(1300×70%)
贷:长期股权投资——华泰公司 910
借:银行存款 910
贷:应收股利 910
③在成本法下,计算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为:
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在“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中,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小于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应将原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恢复数不得大于原冲减数。在本题中,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300+1500=2800万元,而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为2900万元。故投资企业应将原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恢复金额为910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1500×70%-(-910)=1960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1050
长期股权投资——华泰公司 910
贷:投资收益 1960
借:银行存款 1050
贷:应收股利 1050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①2007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6000-910)+910+2900×70%-1300×70%=37120万元
②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7120+3500×70%-1500×70%=38520万元
(3)
①2007年抵销分录
A.投资业务
借:股本 42000
资本公积 3300
盈余公积 990(700+290)
未分配利润 5310(4000+2900-290-1300)
商誉 1000(36000-50000×7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7120
少数股东权益 15480(42000+3300+990+5310)×30%
借:投资收益 2030(2900×70%)
少数股东损益 870(2900×30%)
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90
——应付股利 13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5310
B.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借:营业收入 600
贷:营业成本 600
借:营业成本 100(600-500)
贷:存货 100
C.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营业收入 55
贷:营业成本 45
固定资产——原价 1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0.5(10÷10×6/12)
贷:管理费用 0.5
②2008年抵销分录
A.投资业务
借:股本 42000
资本公积 3300
盈余公积 1340(700+290+350)
未分配利润 6960(5310+3500-350-15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8520
少数股东权益 16080(4200+3300+1340+6960)×30%
,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考前密押5套题(2)tag: 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历年真题,题库,会计职称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模拟试题 - 中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