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根据所给资料,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以万元为单位,如小数点后多位的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计算该企业的收入总额合计;(2)计算该企业的扣除项目合计;(3)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前所得;(4)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增加额;(5)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减少额;(6)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后所得;(7)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8)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9)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3.中外某合资经营企业1998年4月在我国深圳市注册登记,地方所得税免。经营期限15年,主要生产出口产品,中方与外方的投资比例为5:5。该合资经营企业1998年至2006年的有关生产经营情况为:1998年亏损60万元,1999年亏损8万元,2000年盈利30万元,2001年盈利40万元,2002年亏损20万元,2003年盈利40万元,2004年盈利20万元,2005年亏损230万元。
2006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6500万元(其中出口产品销售额为468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15万元;应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43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860万元(其中含交际应酬费28.5万元、支付给境外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22万元);分别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各借款2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借款期限半年,支付利息共计16万元(其中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费用5.2万元);发生产品销售费用328万元(其中广告费50万元,业务宣传费10万元);取得营业外收入2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57万元(其中用于我国境内的公益、救济性捐赠30万元,缴纳税收滞纳金7万元,因自然灾害原材料净损失20万元);从内资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60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该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的在建工程,成本为万元,当期同类市场价格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于2007年2月,将2006年应分得的税后利润的60%用于增加该企业注册资本,追加资本的经营期限8年。当地政府规定免征地方所得税。
要求:(1)说明该企业1998年至2005年的亏损弥补情况或各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情况;(2)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准予扣除的管理费用;(3)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准予扣除的利息费用;(4)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营业外收支净额;(5)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6)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应纳所得税额;(7)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净利润;(8)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外方再投资退税的数额。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d 7.a 8.c 9.b
10.c 11.b 12.b 13.c 14.a 15.d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bd 3.acd 4.bc 5.bd 6.ad
7.acd 8.ac 9.bc 10.ac 13.ab 14.abc 15.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四、计算题
1.答案
1)当月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17%+1425+3400×13%=3023(元)
2)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100+1000×50+24000÷(1+17%)+1800÷(1+17%)+(1+4+5)×2000]×17%=49648.72(元)
3)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49648.72-3023=46625.72(元)
4)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100+50+10+1+4+5)×2000×0.5+[2000×(100+1+4+5)+1000×50+(24000+1800)÷(1+17%)]×20%=170000+(220000+50000+22051.28)×20%=228410.26(元)
5)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46625.72+58410.26)×(5%+3%)=8402.88(元)
2.答案
(1)自建自售商品住宅楼应按建筑业缴纳3%的营业税,还应按转让不动产缴纳5%的营业税
应缴纳营业税=460(1+10%)÷(1-3%)×3%+1800×5%=15.65+90=105.65(万元)
(2)施工队为房产开发公司建成自用办公楼由于结算工程价款,应纳营业税。
应缴纳营业税=3000×3%=90(万元)
(3)房地产公司以一幢房屋向某银行抵押贷款,到期银行将抵押的房屋收归己有,属于该公司转让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
应缴纳营业税=5000×5%=250(万元)
(4)施工队承包某安装、装饰工程营业额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向建筑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即工程造价)及工程价款之外收取的各种费用。建筑安装企业向建设单位收取的临时设施费、劳动保护费、提前竣工奖等,都应并入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应缴纳营业税=(1200+50)×3%=37.5(万元)
(5)该公司共计应缴纳营业税=105.65+90+250+37.5=483.15(万元)
3.答案
(1)进口散装化妆品应缴纳的关税=(120+10+2+18)×40%=60(万元)
(2)进口散装化妆品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120+10+2+18+60)÷(1-30%)=300(万元)
(3)进口散装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300×30%=90(万元)
(4)进口散装化妆品应缴纳的增值税=(120+10+2+18+60+90)×17%=300×17%=51(万元)
(5)进口机器设备应缴纳的关税=(35+5)×20%=8(万元)
(6)进口机器设备应缴纳的增值税=(35+5+8)×17%=8.16(万元)
(7)生产销售化妆品应缴纳增值税=[290+51.48÷(1+17%)]×17%-51=5.78(万元)
(8)当月应抵的消费税=300×80%×30%=72(万元)或90×80%
(9)生产销售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290+51.48÷(1+17%)]×30%-72=28.2(万元)
4.答案
(1)国营饭店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80×5%十120×20%)×(1+5%+3%)=38×(1+5%+3%)=41.04(万元)
注:陈某对外从事经营,所取得的餐饮收入和歌厅的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280×5%十120×20%=38(万元)
国营饭店地处县城,应缴纳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8×5%=1.9(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38×3%=1.14(万元)
(2)国营饭店按规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280+120-210-41.04-(43.20+0.4×12)-30】×33%=70.96×33%=23.42(万元)
注:工资费用。计税工资标准=(30+1)×0.16×12=59.52(万元),实发工资48万元(43.20+0.4×12)小于计税工资标准,所得税前工资费用可按实际数扣除。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80+120-210-41.04-(43.20+0.4×12)-30=70.96(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70.96×33%=23.42(万元)
(3)计算该国营饭店的税后利润=(280+120-210-41.04-48-30)-23.42=70.96-23.42=47.54(万元);
(4)陈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7.54-10+0.4×12-0.16×12)×35%-0.675=40.42×35%-0.675=13.47(万元)
五、综合题
1.答案:
(1)卷烟厂当期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600十200)×7%+17000-30000×17%+200000×(1+10%)×(1+20%)×13%+850=17000+56+17000-5100+34320+850=64126(元)
(2)卷烟厂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10000×(1+10%)÷(1—30%)×17%十30600=58771.43(元)
(3)卷烟厂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58771.43—64126=-5354.57(元)
(4)丙企业当期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00000+5000)÷(1—30%)×30%+45000×(5%+3%)=45000+3600=48600(元)
(5)卷烟厂当期应缴纳的消费税=150000×45%+l0000×(1+10%)÷(1—30%)×30%-100000÷2×30%+(6+2)×150=58414.29(元)
(6)卷烟厂当期应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58414.29×(7%+3%)=5841.43(元)
2.答案
(1)计算该企业的收入总额合计=5000+20+30+50+74=5174(万元)
(2)计算该企业的扣除项目合计=3000+110+14+6+250+12+802+(70-20-9)=4235(万元)
(3)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前所得=5174-4235=939(万元)
(4)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增加额=【150-(5000+30)×2%】+(200÷2-200×800×6÷10000)×(1+14%+2%+2.5%)+2+1=(150-100.6)+(100-96)+4×(1+14%+2%+2.5%)+2+1=49.4+4.74+2+1=57.14(万元)
(5)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减少额=12(万元)
(6)计算该企业纳税调整后所得=939+57.14-12=984.14(万元)
(7)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984.14-(10+15)(补亏)-50(免税所得)+74/(1-7.5%)×7.5%(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20(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90×50%(加计扣除额)=984.14-25-50+6-20-45=870.14(万元)
(8)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870.14×33%=287.15(万元)
(9)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7.15-74/(1-7.5%)×15%=287.15-12=275.15(万元)
3.答案
1、说明该企业1998年至2005年的亏损弥补情况或各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情况:9899000102030405-60-83040-204020-230
(1)该企业1998年亏损60万元,应在1999年至2003年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2000年弥补30万元,2001年弥补30万元,余10万元用于弥补1999年的亏损。
(2)该企业1999年亏损8万元,应在2000年至2004年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2001年补亏8万元,余2万元。则2001年为获利年度。
(3)2000年不纳税。
(4)2001年、2002年免税,但2002年的亏损20万元可用以后年度所得补亏
(5)2003年、2004年、200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003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0-20)×15%÷2=1.5(万元)
2004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15%÷2=1.5(万元)
2005年亏损,不纳税,可用2006年度的税前所得弥补亏损。
2、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准予扣除的管理费用=860-28.5+(6500×3‰+3)-22=832(万元)
3、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准予扣除的利息费用=5.2+5.2=10.4(万元)
4、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营业外收支净额=20-(57-7)=-30(万元)
5、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6500-4300-832-10.4-328-30-230=769.6(万元)
6、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应纳所得税额=769.6×10%=76.96(万元)
7、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净利润(税后利润)=6500-4300-860-16-328+20-57+60-230-76.96=712.04(万元)
8、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外方再投资退税的数额=(712.04×50%-60×50%)×60%÷(1-10%)×10%×40%=8.69(万元)
[注:其中有30万元属于内资企业的联营利润是不能退税的;实际在投资额=712.04×50%-60×50%=326.02(万元),在投资限额=(769.6-76.96)×50%=346.32(万元),应按照326.02万元退税]。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模拟试题tag: 税法,试题,历年真题,题库,注册会计师考试 - 注册会计师考试模拟试题 - 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