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 完善网络 构建立体外宣格局
——九龙坡区20**年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20**年,我区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头戏,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外宣渠道,延伸外宣触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及网络媒体,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对外宣传工作形成声势,着力塑造了九龙坡对外开放新形象。
一、 夯实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绿色通道”
我区认真总结近年来外宣工作的经验得失,积极探索做好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区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强化各街镇和部门的外宣意识,区委宣传部在年初制定的年终目标考核细则中明确要求:各街镇和部门全年必须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2篇(条)以上,必须向区委宣传部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5条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全区报送新闻线索联络员队伍,加强了日常新闻线索的搜集报送工作。
一年来,区委宣传部通过多种途径,向中央、市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通报全区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现已初步建立起了对外报道、上下沟通的“绿色通道”。我区除定期发布《九龙宣传信息》,并向市委宣传部和外宣办上报外,还力争在海外、中央及市内各大媒体制作专辑和发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底,我区共在新闻联播上稿 篇,人民网 篇,新华网 篇,重庆日报上稿148篇(头版头条3篇,头版26篇)、重庆晚报48篇、重庆晨报122篇(头版头条1篇、头版1篇)、重庆时报135篇,重庆商报71篇、重庆经济报47篇(头版头条2篇),重庆青年报46篇,总计512篇
二、拓宽渠道,高规格组织外宣活动,建立大外宣格局
1、组织香港主流媒体来区采访。4月13日,香港主流媒体采访团莅临我区进行为期关天的参访活动。香港商报、成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导报、明报、南华早报、新报等8家极具影响力的香港主流媒体云集九龙坡,实地参观天赐温泉、华福公路、华岩寺风景区、九龙罗区建设情况,在区会议中心,区委、区政府领导全面介绍了我区实施三大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记者们重点对我区如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佛教文化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塑造重庆温泉品牌进行了深入采访。
2、组织中央对外新闻媒体来区采访。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中央对外新闻媒体来我区进行为期半天的采访活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13个极具影响力的对外新闻媒体记者齐聚九龙坡,实地参观华福公路、九龙园区建设情况,即将投产的西南铝“1+4”热连轧项目生产线,白市驿花卉园区和皇田农业发展情况。记者们重点对我区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深入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我们还分别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商报》、《红旗文稿》等刊物推出专版,宣传区委、区政府实施三大战略,加快经济社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扩大了九龙坡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注重策划,精心策划宣传战役,形式多样搞好形象推介工作
我区今年重大活动较多,我们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加强和各部门、各街镇的合作,努力发掘新闻题材,确立不同时期不同的宣传重点,重划宣传战役,提升了九龙坡区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华福路竣工通车宣传。为了给华福路竣工典礼营造氛围,宣传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手笔举措。5月中旬,区委宣传部确定将党报宣传和大众性媒体相结合,将新闻宣传和专版宣传相结合,将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相结合,从而达到了报纸、电视、网络、展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宣传效果。5月25日至27日,重庆日报头版先后推出《一切为了华福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春风细雨润华福》等文章,《华福公路贯通一环二环》(重庆时报)、《重庆主城突破中梁山》(重庆晨报)、《九龙坡自筹资金8亿元,14公里华福路正式通车》(新华网)等图文并茂的文章;重庆卫视、“天天630”、重视早报等,先后播报了华福路竣工典礼盛况,据统计,此次宣传市级主要媒体共计发稿20余篇,此外,《重庆日报》还在当日推出了《热烈祝贺九龙坡区华福公路竣工通车》的专版。
2、杨家坪商圈宣传。今年,家乐福、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杨家坪商圈,大力宣传九龙坡商贸和杨家坪商圈的时机已经成熟。从4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即会同重庆日报、区商委及相关企业精心策划方案,注意将和企业宣传和全区面上宣传相结合,将党报宣传和大众性传媒相结合,从6月中下旬开始,重庆时报和重庆晚报、晨报、商报相继刊发大量重大稿件,为我区商贸业发展起到了造势鼓劲的积极作用。
3、西部新城宣传。先后以专栏、专题等形式对我区倾力打造西部新城进行宣传报道。区委书记郑洪同志做客新华网重庆频道,就西部新城的规划和九龙坡发展与网民在线交流。来自市内、北京、四川、广州和港澳地区的89213名网民参与了活动。
4、“九龙坡专题宣传周”活动。在《重庆日报》连续推出《励精图治谱新篇》、《日新月异九龙坡》等5篇专版文章,对我区实施“三大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成就进行了报道。我区是全市第一个推出专题宣传周活动的区县。
5、迎接亚太市长峰会宣传。以《实施十大行动,共创文明九龙》为题,彩色跨版对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行全面宣传。
我们还组织了创建山水园林城区专题宣传,教育“三名工程”专题宣传、渝洽会专题宣传等活动,推出了《今日重庆》九龙坡专页。
四、发挥“第四媒体”作用,加强网络宣传,扩大九龙坡知名度
网络宣传以其独有的迅速敏捷、短小精悍、主题明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称为“第四媒体”。我们积极把握这一新兴媒体,编发反映我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城建等方面工作成就或信息500余条,客观地介绍了我区取得的成就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树立了我区良好的形象。
1、加强九龙坡区公众信息网建设,拓宽网站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强化网络新闻报道和信息咨询服务,截止11月底,九龙坡区公众信息网共发布消息和信息 篇(条),成为宣传、推介九龙坡区和方便群众办事的重要网络平台。
2、举办新华网·重庆市九龙坡区20**年网络宣传周活动,围绕华福路通车、“都市后花园”之旅、工业园区建设和山水园林城区创建四大主题,制作专题网页,开展网络宣传。同时,新华网重庆频道与九龙坡区公众信息网、外宣网同步链接,开展互动宣传。此项活动为期一周,起到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为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策划和组织“重庆市打造西部新城嘉宾在线访谈”,区委书记郑洪同志作客新华网重庆频道,就西部新城的规划和九龙坡区的发展与网民在线交流了1个半小时,来自北京、四川、广州和海外等地的近9万名网民参与了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商家和企业人士认识九龙坡,了解九龙坡。此次在线访谈开创了区县领导在新华网重庆频道进行高端访谈的先河。
四、加强协调,积极引导对突发事件的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我区应积极面对现实、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努力解决问题进而消除影响。区委宣传部先后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市级主流媒体进行联系沟通。与新闻媒体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宣传部新闻科把与媒体沟通、维护媒体关系列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联系对口区记者编辑,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吸引媒体的良性关注,多向他们提供新闻素材、新闻线索,争取更多的正面宣传。
注重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比如在桃花溪工程治理、杨家坪农贸市场火灾隐患整治、石坪桥阳光心殿房屋业主纠纷等事件中,对报道的问题属实,我们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挽回影响,而不是文过饰非,敷衍了事;对报道的内容与事实有出入,我们积极与其沟通,阐明事实,争取媒体补发后续报道,而不是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对负面报道中的内容是由媒体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不是穷追猛打,得理不让人。借助市委宣传部和各媒体力量,我们努力协调斡旋,多次化解负面报道,维护了区委、区政府形象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六、20**年工作思路
20**年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经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着眼于营造有利于我区的外部舆论环境,着眼于对外树立我区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外宣手段,提高外宣工作水平,为推进“三大战略”作贡献。
总体思路:以外宣办成立为契机,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拓展渠道,创新方法,实施“三大战略”即:“走出去”战略、“请进来”战略和外宣“精品”战略,搞好“经济外宣、文化外宣、网络外宣”工作,实现“三个增强”即:外宣力量增强,对外推介增强,外宣声音增强,把快速发展的九龙坡宣传出去,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经济外宣。20**年全区外宣工作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为我区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区委、区政府推进“三大战略”的对外宣传力度。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九龙园区、西彭园区两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材料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宣传高新技术战略;以西部新城建设和东部都市区、华岩新城为重点,宣传城市化战略;以重庆市农科院入驻我区为契机,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都市农业档次进行报道,宣传都市农业战略。
,2017年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总结tag: 新闻媒体,领导讲话稿范文,领导讲话稿 - 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