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毕业生轻松求职网公文频道报告汇报读后感论《傲慢与偏见》
论《傲慢与偏见》

论《傲慢与偏见》

01-29 15:19:20  浏览次数:367次  栏目:读后感
标签: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读后感400字,http://www.qiuzhi56.com 论《傲慢与偏见》,http://www.qiuzhi56.com

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六部长篇小说中,《傲慢与偏见》无疑是最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一部了。而这部小说也正是奥斯丁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是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容低估的地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大量的“感伤文学”和“哥特式文学”充斥着英国的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平凡人日常生活的小说家,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在英国小说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简•奥斯丁的小说一般都不太复杂,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傲慢与偏见》即是如此。在这篇小说中,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表达了自己的婚姻爱情观。奥斯丁认为: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而承载了奥斯丁这种婚姻爱情观的理想人物,便是小说的主人公,班纳特家的二小姐伊丽莎白了。

伊丽莎白是简•奥斯丁的宠儿,也是《傲慢与偏见》一书的灵魂所在。她聪明、美丽、善良,更重要的是,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这中自主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伊丽莎白的婚姻观上。

《傲慢与偏见》一开始就有一句后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实际的意思其实是要把那个“想”改成“该”字。奥斯丁跟着就把这一点给点破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其实,在这段话的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意思,即凡是没什么钱的大姑娘,总得嫁个什么人。所以我们看到,在《傲慢与偏见》中,无论是作者喜爱的伊丽莎白也好,简也好,还是作者不怎么喜欢的丽迪雅也好,到最后都嫁了人。在奥斯丁的笔下,婚姻是一种必然。在当时的英国,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奥斯丁笔下的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这种“门当户对”并不像当时社会上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方面的对等相当,而是指的男女双方精神上的平等,自身素质方面的旗鼓相当。所以,《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以当时的社会普遍认同的婚姻观来看,是不够门当户对的,因为他们双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都比较悬殊;但是,以奥斯丁的婚姻观来看,却又是十分般配的,达西是位绅士,而伊丽莎白无疑是一位淑女。

伊丽莎白并不是一开始就和达西先生在一起的。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遭到了她的拒绝。在一般人的眼里,尤其在当时女人的眼里,身为富家子弟的达西,能够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出身于小地主家庭的伊丽莎白求婚,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伊丽莎白就好像是那被王子垂青的灰姑娘。但伊丽莎白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拒绝达西的求婚,一方面是由于对他的误解和偏见,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满他那种傲慢的态度。达西的这种傲慢态度,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此时的达西,虽然被伊丽莎白的美丽、聪明所吸引,但在他的潜意识中,还没有完全消除地位观念。所以,甚至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作为上流人士的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伊丽莎白看来,就是傲慢,就是精神上的不平等。因此,她会拒绝达西的求婚。也只有当后来达西真正消除了地位等级的观念,不再傲慢而是真正了解并理解了伊丽莎白一家,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以后,伊丽莎白才会接受他的求婚。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也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说到女性对平等和独立的追求,很多人会想到十九世纪英国另一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一个人物——简•爱。简•爱无疑是文学史上的“女权主义倡导者”,她直接而大声地喊出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这一女性解放的宣言。伊丽莎白同样也追求女性的自尊、平等与独立,但是却不像简•爱那样激烈,她更多的受到社会集体意识的影响和约束。奥斯丁要求她笔下受到称赞的女性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淑女,美丽、温柔、聪慧、举止得体有教养,伊丽莎白即是如此。她不能够庸俗:面对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达西的求婚,她不会像其他人(例如她的母亲)一样兴喜若狂,从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去迎合达西,而是给予严词拒绝。从这一点上看,伊丽莎白是与众不同的。但是,她的与众不同却也仅限于此,她不可能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她不像简•爱那样有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婚姻是她的必然归宿。而且,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她也不可能排除对方经济财产、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因素。奥斯丁给她所钟爱的女性安排的结婚对象都是有钱而彬彬有礼的绅士,这样书中的女性也不用去做一边是爱情,一边是金银的选择题。但是,奥斯丁的这种安排其实已经反映出了她的态度。在她的书中,没有较好经济支撑的婚姻往往是不够牢固,不够幸福的。伊丽莎白的“与众不同”其实是建立在社会集体意识能够接受并且包容的基础之上的。说到底,她的行为还是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的。而且伊丽莎白本人对这种要求也是接受的,并且也是按照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伊丽莎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性和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并不矛盾,是包含其中的。这一点就和简•爱不同。简•爱是一个颠覆性的形象,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和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截然不同。可以说,在女性解放运动中,简•爱比伊丽莎白要走得更远。但是,奥斯丁却更为现实和理性。她认为在一段婚姻中,男女双方的精神平等、感情基础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完全不考虑金钱和地位的因素的话,这种爱情是不稳固的,换句话说,这些因素都是包括在爱情之中的。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充满着斗智意味的轻喜剧。大团圆的结尾并没有削弱全书的艺术魅力。在这本书中,奥斯丁用轻松诙谐的笔调,探讨了理想婚姻的问题,并且塑造了一位闪烁着女性自主意识的淑女——伊丽莎白的形象。书中所体现的婚姻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现代人,尤其是女性还有着指导作用。所以,直到现在,这部小说还深受着人们的喜爱,成为英国女性读者最喜爱的小说之一。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论《傲慢与偏见》
《论《傲慢与偏见》》相关文章

tag: 读后感,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读后感400字,报告汇报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