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毕业生轻松求职网公文频道工作总结计划工作总结2017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7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7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03-28 11:25:47  浏览次数:863次  栏目:工作总结
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模板,http://www.qiuzhi56.com 2017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http://www.qiuzhi56.com
20**年,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市劳动就业工作突出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下岗机制向失业机制并轨两个工作重点,大力破解大龄特困群体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城乡就业一体化三大工作难点,深入开展就业服务“新三化”、拓宽灵活就业形式、发展全方位职介服务、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等四项服务,有力的确保了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了城乡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6%;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4.6%;“4050”人员再就业7364人;帮助一家有两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4691户。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2.7%。全市现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
  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285本,核发商贸、服务型企业及主辅分离经济实体等《认定证明》51家。全市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416.76万元;为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企业减免税收114.58万元;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370.3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2.7万元。
  (三)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占年目标的113.0%,培训再就业率达到61%;创业培训3185人,完成年目标的124.9%;就业前培训5573人,占年目标的139.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完成年目标的147.1%;我市还被选定为全国八家创业培训(SIYB)试点城市之一。
  (四)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上
  全市失业保险扩面137家,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5527人,占全年扩面任务的116.7%;收缴失业保险费5283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100.1%。按时足额为24736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31万元,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www.qiuzhi56.com)
  (五)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
  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全部到位,就业服务工作已步入正轨;37个乡镇(农场)也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办),确定了专职工作人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电脑、宽带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实现了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全覆盖。
  (六)劳动保障代理和劳务派遣促进灵活就业
  劳动保障代理劳动关系代理总数47132人,其中新增劳动关系代理4713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1806人;全市已有4026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实现了灵活就业。
  (七)综合工作成果显著受好评
  我局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十佳文明窗口”;劳动力市场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优秀服务窗口”;黄石就业信息网被评为20**年度全市“十佳政务网站”,网站建设经验材料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我市还被选定为全国劳动99三版软件仅有的两个测试城市之一,且测试圆满成功;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发表就业宣传稿件、图片362篇(幅),被劳动保障部评为“就业宣传优秀单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还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顶级媒体报道。
  (八)党员先进性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全局党员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立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找到了就业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整改,促进了就业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岗位促就业
  我们把新增就业岗位摆在责任目标考核的首要位置,逐层分解下达。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在做好日常职业介绍和劳动力市场定期劳务集市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七条渠道开发岗位促进就业。
  一是继续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20**年,我市招商引资力度更大,一大批项目落户黄石。我们配合市招商部门,把引资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招商办厂新办企业,开发出一大批就业岗位。全年新开工和改、扩建、技改项目24个,新增就业岗位12727个,新增就业9431人。
  二是激发企业潜能,扩大生产吸纳就业。我们配合经贸、工商、总工会等部门,利用企业改革改制、新办项目扩大生产的机遇,主动送工送政策上门,安置就业5815人。
  三是拓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利用城市发展趋势和社区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发展社区“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医疗),挖掘“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新办社区就业实体和服务网点812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7341人。
  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培育再就业基地安置

就业。我市各级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兴建和改造服装、日用生活品、装饰建材等集贸市场;工商、城建、邮电等部门和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报刊亭、电话亭、售货亭、送奶亭等方式,创造岗位安置就业5802人。
  五是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通过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扶持政策,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帮助6922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和季节工、钟点工等弹性就业方式实现了就业。
  六是创业培训孵化小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并通过后续跟踪扶持、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孵化出小老板941人,从而带动3213人就业。
  七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扩大就业。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在巩固原有劳务输出基地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处劳务输出点,发挥输出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作用,实现城镇新增劳务输出就业人员4256人。
  (二)深入开展“新三化”建设,完善服务机制促就业
  一是加强三大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即:不断加大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我局投入了160余万元,添置了hp小型机,为全市网络信息的传输通畅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为适应培训工作的迅速发展,我们还投入了近50万元用于训练中心的设施改造,建立了引导性培训教室。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国家劳动99三版在我市测试成功和实际运用,我市就业信息网络在职业介绍、流动就业、劳动保障业务代理、劳务派遣和就业统计等业务领域,全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新改版的黄石就业信息网日访问量达600余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就业与失业登记办法,规范公共就业服务;建立了失业预警机制;强化了就业登记、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市场准入、职业供求信息分析、信用评价等项制度;规范了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及监管体系,就业服务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位上门相结合。我们充分调动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在定期集市的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企业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1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8300个,安置就业10700人。我们还配合冶钢改制,组织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专场招聘会,一次解决了256对双下岗失业夫妻中的135对再就业。同时,我市129个社区还分别召开了小型招聘会。
  三是拓展两项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即拓展劳动保障代理业务。劳动保障代理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劳动保障关系代理总数已达57493人,比上年度净增近万人。业务范围也得以扩展,新增了代办社会保险续接手续等项业务,实现了与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拓展劳务派遣业务。我市劳动力市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全部进入劳务派遣资源库,通过岗前培训,派遣的成功率也得到提高。我们还完善了派遣公司招聘的职工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合理确定了劳务人员工资待遇,劳务派遣业务大受欢迎,促进了我市灵活就业大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责任监督,落实政策促就业
  一是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我们从4月至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再就业政策实效专项行动,协调各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区(县、市)对本系统、本单位和区(县、市)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二是积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我市各有关部门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减免相关税费。因为这些政策的落实,用人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税费减免政策还帮助一些自谋职业者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一定的政策优势,增强了竞争力,税费减免政策促进12357人再就业。
  三是充分发挥社保补贴促进就业的作用。由于我们加大了商贸服务型企业社保补贴工作宣传力度,企业的积极性比较高。黄棉物业公司、旭康食品公司等几家企业在了解到这个政策后而大举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特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试点工作已从今年8月份开始,在我市2个城区中的4个社区先行试点。从目前情况看,群众非常拥护这项政策,积极接续社保关系,有的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6000多元,起到了支持和鼓励灵活就业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社保,提高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诚信度。

[1] [2]  下一页

,2017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