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三、案例分析题(共20题,每题2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一)
张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经理,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其他公司制作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系统。因为很多客户在外地,所以张先生经常要出差签约,因而对于员工的指示非常简略,例如只向下属告知客户的要求和项目的截止期限。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张先生和下属们的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吃饭,唱歌,大家都乐于为他工作。但是张先生发现下属们的工作经常没有头绪,项目进度达不到要求,虽然他们通过加班按时完成了项目,但张先生总觉得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8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张先生的领导风格接近于其中的( )。
a.(1,9)“乡村俱乐部” b.(5,5)“中庸”
c.(9,1)“任务” d.(1,1)“无为而治”
82.按照费德勒的权变理论,张先生的领导效能属于( )。
a.关系取向低,工作取向低
b.关系取向低,工作取向高
c.关系取向高,工作取向高
d.关系取向高,工作取向低
83.要想改善公司的现状,张先生可以( )。
a.降低加班工资水平,以促使员工抓紧时间完成工作
b.从下属中选出项目经理,下放部分自己的职权
c.招募新员工
d.给员工明确的进度指导,而非笼统的项目完成期限
(二)
某市通信规划设计院是一家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建院20多年来,形成了特别看重员工资历的文化,也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在设计院里,员工对组织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很少有人离职。最近几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计院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
相对滞后,在几次大的竞标中落败,老客户投诉率增加,业绩逐年下降。去年初,竞选上来的刘院长在单位改制之际,借助外部咨询专家的力量对设计院进行了如下变革。
首先,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见下图),将核心业务重组,合并为三个设计所和一个咨询部;其次,打破了资历制,制定出以员工绩效为标准的薪酬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者;第三,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鼓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并设立了院长信箱和创新奖;第四,完成了设计院的ⅵ设计(vi,即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设计院的名称标志、招牌与旗帜、办公用品、衣着制服、纪念物等)。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组织变革已初见成效。
84.按照桑南菲尔德提出的组织文化的分类,该设计院通过组织变革正在形成一种( )组织文化。
a. 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b. 某市通信规划设计院组织结构示意图(部分)
85.该设计院的组织文化建设,同时从组织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人手,取得了初步成效。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陈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层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
b.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
c.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及制度层的思想基础
d.严格的规章制度会阻碍组织文化的建设
86.根据上述描述,该设计院所进行的组织变革属于( )。
a.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 b.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 d.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87.从以上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设计院变革后的组织结
构形式属于( )。
a.行政层级式结构 b.职能制结构
c.矩阵式结构 d.事业部制结构
(三)
某公司是一家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企业,近年来业务不断增长。为了保持增长势头,该公司需要大量补充具备行业顶尖技的专业人才。
88.该公司最佳的应聘者来源是( )。
a.竞争对手或其他公司 b.大专院校
c.失业者 d.下岗人员
89.对该公司而言,理想的招聘方法是( )。
a.利用广告牌广告 b.利用专业杂志广告
c.通过猎头公司 d.利用传单广告
90.对该公司而言,在招聘筛选过程中宜选用的筛选技术是( )。
a. 无领导小组讨论测验
b. 工作任务完成测试
c.公文筐测验
d.面试
(四)
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长期以来,公司高层在纳才,用才方面均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人力资源部一贯坚持“考绩定人事”的原则。(他们把员工分为优秀、合格、试用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公司规定每季度进行一次业绩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使员工晋升到不同的等级。)为保证考绩的公开、公平、公正,人力资源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定期召开小组座谈会,把被考评者的上级、下属以及同事召集到一起对考评结果进行意见交流。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公司还建立了自检、互检与专检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关。每位职工每天上班时要填写自己在一天中应当完成的工作,下班时对照复查,对自己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91.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此案例中的考核结果被应用于( )。
a.薪酬发放 b.人员的培训
c.人员的晋升 d.战略规划
92.把被考评者的上级、下属和同事召集到一起对考评结果进行意见交流的方法称为多渠道反馈法,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
a.所收集的信息较多
b.可加强员工对绩效反馈信息的认同程度
c.可加强对员工的控制
d.可建立一套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
93.专检是指质检员定期对员工所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并发放检验通知单。该工作在绩效管理中被称作( )。
a.绩效辅导 b.绩效监控
c.绩效改进 d.绩效反馈
94.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辅导和监控通常会( )。
a.引发管理者与员工的矛盾
b.降低员工完成工作的信心
c.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d.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五)
某市就业研究所在对本市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导致该市初级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无限供给局面;第二。目前该市出现了经济的周期性衰退,因此,该市的劳动力需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三,该市高级技术工人的劳动力供给是单位弹性的,并且该市目前面临高级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
95.在一个以工资率为纵轴,以雇佣人数为横轴的坐标轴上,该市初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呈现出一种( )的形状。
a.向后弯曲 b.水平
c.垂直 d.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96.该市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对该市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 )。
a.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 b.收入效应
c.替代效应 d.附加的工人效应
97.该市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人数为6000人,而该市目前的高级技术工人劳动力供给只有5000人,假定该市高级技术工人目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小时10元,那么,市场的平均工资水平应( )才有助于实现供需平衡。
a.下降到每小时8元 b.保持原有工资水平不变
c.提高到每小时12元 d.提高到每小时20元
(六)
98.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劳动者从内地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去当地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工作,这些劳动者经常在不同企业间跳槽。有些民营企业为素质和绩效比较好的员工提供脱产培训的机会,但是要求接受培训的员工签订培训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在受训后必须在企业中工作一定的时间后才允许自由流动,否则要给企业赔偿一定的培训费用。
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劳动者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的现象说明了( )。
a.劳动力流动往往是一种盲目的无序流动
b.地区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是导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
c.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也比较快
d.劳动力流动不仅要考虑工资,同时还要考虑就业机会
99.关于劳动力的流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度的劳动力流动对于企业是有利的
b.劳动力流动对于员工总是有利可图的
c.劳动力流动是整个社会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d.劳动者流动越频繁,则对劳动者越有利
100.关于民营企业与受训员工签订培训协议的做法,正确的评价是( )。
a.签订培训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员工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b.劳动力流动有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从人力资本投资中获得必要的收益,因此签订培训协议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如果不签订培训协议,员工可能就不愿意接受培训
d.培训协议束缚了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因而是不合理的
参考答案
1-5 c.c.b.a.d.
6-10 d.a.c.c.b.
11-15 c.c.d.b.a.
16-20 b.b.a.b.c.
21-25 c.a.d.b.d.
26-30 c.b.a.a.c.
31-35 c.b.b.a.c.
36-40 d.b.c.b.b.
41-45 c.d.d.b.d.
46-50 b.c.c.b.c.
51-55 c.b.a.a.c.
56-60 b.d.c.d.b.
61. a.c.e 62. a.b.c.e
63. a.c.d. 64. b.c.d.
65. ace 66. b.c.d.e
67. a.c. 68. b.c.
69. c.d.e 70. b.c.e
71. b.c.e 72. a.b.c.d.
73. b.c.de 74. a.b.c.e
75. a.c.d. 76. a.b.e
77. b.d. 78. c.d.
79. a.b.c.e 80. a.d.e
81. a. 82. d.
83. a.b.d. 84. c.
85. a.b.c. 86. d.
87. c. 88. a.
89. c. 90. b.
91. a.c. 92. a.b.
93. a.b. 94. c.d.
95. b. 96. ad 97. c.
98. b.c. 99. a.c. 100. b.
,2004年经济中级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及答案tag: 经济师考试历年真题,试题,历年真题,题库,经济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