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毕业生轻松求职网求职就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提纲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

07-22 12:38:00  浏览次数:116次  栏目:毕业论文提纲
标签: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毕业论文提纲格式,http://www.qiuzhi56.com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http://www.qiuzhi56.com

  基金销售手续费的财税处理关系到基金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关系到基金公司的营业税、所得税乃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处理,关系到基金业的市场环境,是目前全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应早日出台相应明确的政策,以规范其行为。

  二、关于基金公司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列支问题

  (一)现状: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业每年在税前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为营业收入的2.5%。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基金公司实际开支的广告宣传费远远高于此。比如,据某基金公司2002年至2004年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三年合计营业收入63939万元,按2.5%标准可以税前列支的广告与宣传费1.599万元,实际支出为2520万元,超过920万元,因此进行纳税调整补缴所得税165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金销售买方市场的现实,基金公司为不断扩大基金销售规模,在市场推广方面必须增加大量的广告宣传支出,以保证公司产品顺利售出,同时按证监会现行规定,基金发行阶段的招募书与发行公告费用也必须由基金公司承担,这对基金公司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负担。按基金管理费年费率1%计算,管理一只年平均规模40亿元的基金,年管理费收入为4000万元,据此提取的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2.5%)仅100万元,而在证监会指定的三大报刊登初始招募书就需用120万元左右,在其他媒体发行广告与印刷业务宣传册则要根据设定基金销售市场范围的大小有不等金额的支出,按一般水平估计电视与媒体广告年200~300万元,宣传册年100—300万元不等,而2005年以来的市场状况是基金平均首发规模在10亿元左右,按上述计算方法,公司可提取的广告宣传费用25万元还不够在一家指定报刊刊登招募书的费用。

  由于广告费为基金公司基金发行费用中的主要项目,在费用总额中占有较高比率。税前扣除比例过低,体现不出对基金业的政策扶持,不利于其大力发展。由于受广告宣传费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一些公司将一些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挤占到其他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带来了核算上的一些混乱。可见,目前规定的税前扣除标准并不适合基金业。

  (三)解决方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四十条还规定,纳税人因行业特点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提高广告费扣除比例的,须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从目前基金业的行业特点来看,其广告宣传费的税前扣除比例偏低。建议对基金公司的广告与宣传费列支标准提高到营业收入的5%,可基本满足业务实际需要。

  三、基金取得的股票红利、债券利息、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一)现状:财税[2002]128号文中规定“对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自2005年6月13日起,减半征收)。此规定并未区分基金持有人是个人还是机构的情况,由此造成基金持有人为企业时,也要被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混乱,而又未见其他明确解释,从而引发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是否代扣相关个税执行不一。目前,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在支付此类分红或利息时,就存在有的代扣有的未代扣现象。而基金存款作为银行的同业存款,一直未代扣个人所得税。

  (二)存在问题分析:

  基金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利分红、债券派息或银行结息时,由于不少公司理解个人需纳个税而企业不需纳个税,所以,存在有的代扣有的不代扣现象。虽然各基金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对未代缴部分由各证券投资基金补提后挂在基金会计的应缴税金上,但由于税务部门在征管中,并未把基金这种虚拟体当作纳税人,也无具体规定由基金公司代为办理代扣代缴手续,导致基金会计中该科目的余额长期挂账。据调查,不少基金都有代扣税款挂账无法缴出,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各基金代扣税款累计超过千万元长期挂账而不能处理。

  事实上,对这部分所得开征个人所得税损害了税收公平原则,在理论上也颇值得商榷。首先,损害了个人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我国绝大多数的基金合同对基金收益分配制定了3项限定条件:(1)若基金投资当期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2)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资产净值不能低于面值;(3)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才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在来源处扣缴个税的做法使得个人投资者的股息、利息收入在来源处就被扣缴了个税,必然导致以税后收入来弥补基金前期和当期可能存在的投资损失,甚至可能因提前扣除税收,致使基金份额资产净值低于面值,进而不能满足分配条件。其次,提早了未分配收入的纳税时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净收益的90%。若在来源处预先扣缴了个税,则意味着基金未分配的部分也提前承担了税负。第三,违背了基金投资者收入确认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基金投资者不是在基金获得收益时,而是在基金分配收益时才被确认获得基金收益,并产生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我国在来源处扣缴个税的做法恰恰违背了收入确认的国际惯例。第四,基金作为一个资金集合体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基金投资者不只包括个人,还有机构、企业,代扣代缴单位根本无法划分投资于本部分的基金,哪些资金来自个人,那些资金来自机构、企业,如果统一代扣20%(或10%)的税金,相当于对机构、企业的资金所得也征收了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就显得名不符实了。
 另外,基金存放在银行中的款项,是按照同业存款核算的,其利率高于一般储蓄存款,而银行对同业存款是不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的,这也使财税[2002]128号文中规定银行作为扣缴义务人履行对基金的储蓄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流于形式。 www.qiuzhi56.com 分个人所得税要大。

  否则,建议由基金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派息分红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但也存在操作中的难度,因为上市公司分红或债券派息时与基金分红时的投资者已发生了变化,无法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所以,我们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对基金已代扣下来的个人所得税,应明确相应处理原则,尽快将这部分长期挂账的税款收缴入库,减少国家税收的滞压甚至流失。同时,应注意基金会计在核算科目上的规范问题。由于目前基金不是纳税主体,通过基金公司上缴该类代扣税款时,会计核算上应作统一规定。

  四、关于基金公司“基金投资减值准备”问题

  (一)现状:

  目前基金公司的基金投资包括两种:(1)作为封闭式基金发起人认购一定比率的封闭式基金,该部分基金投资又包括可流通部分和持有到期部分;(2)部分基金公司认购了一定比率的公司自己发行的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普遍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最近的加权平均折价率达到了30%,少数基金折价率甚至一度超过40%,这与国外平均10-15%的折价率相比处于非正常状态。

  从会计核算上看,基金公司对基金的投资采用基金市价法,而由于封闭式基金处于高折价状态,使基金公司投资封闭式基金从账面上看,显得损失惨重。

  (二)存在问题分析:

  选择市价法而非基金净值计价是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重要制度原因。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作为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出于审慎原则,都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提减值准备,迫使投资者对基金市场价格变化的关注远大于对基金净值的关注,从而使长期持有的战略事实上成为短期的波段炒作,为维持账面利润而及时兑现收益。事实上,封闭式基金有其特定的存续期,基金管理人按此存续期进行资产投资管理,当前的折价并不意味着持有到期后的损失,从长期来看,封闭式基金净值才体现其真正价值,按净值进行会计核算更有实际意义。国际会计准则为体现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不同目的,将投资划分为交易和非交易两类,其中交易类按照市价估值,并记入当期损益;非交易类虽按市价估值但可不计入损益,因而可不考虑市价的影响。

  (三)解决方案:根据长期持有部分按成本与净值孰低进行计价,短期持有部分按成本与市值孰低进行计价的原则,对于上述不同的基金投资,应采取不同的计提基金投资减值准备方法。

  对于可流通的封闭式基金,如果基金公司计划在一年内卖出,则该部分投资应按照“短期投资”的方式进行核算;这部分封闭式基金投资应在期末按市价低于“短期投资”账面值的金额提取投资减值准备。

  对于不可流通的封闭式基金,该部分投资应归于“长期投资”的方式进行核算;在期末按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值的金额提取投资减值准备。

  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减值准备都应该按基金投资账面值与期末基金总净值之间的差异作为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

  对持有封闭式基金采取差异化核算标准,长期持有下按净值计价,短期持有下按市价计价,则使持有人可以按照购买基金时的战略资产方案进行合理配置,无需因短期价格波动调整持有规模,将显著减少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给机构投资者账面核算带来的巨大损失,稳定其持有基金的信心。

  五、关于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问题

  (一)现状: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从事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准备金,但对基金公司未作相应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也未作规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相关文章

tag: 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论文提纲